国债杠杆
来源:股典钟量化炒股机器人 | 作者:股典钟量化炒股机器人 | 发布时间: 2024-08-09 | 4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通过信用发行国家债券调节经济运行

图表29:美国抵押贷款利率与国债利率相关性较高

注:数据截至2023年9月12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如果未来主要由中央加杠杆,国债存续规模逐渐抬升,叠加我国利率并轨改革稳步推进,我们认为资产定价权有望逐渐回到国债。如果未来中央政府杠杆抬升,这会带来国债规模的提升,对应中央政府融资在社融中的地位占比有望逐渐提升,进而对国内融资成本的影响也会逐渐抬升,使得资产定价权可能会逐步回至国债。同时,我们曾在广谱利率补降下的债券牛市尚未结束,宽信用仍需先宽货币中分析,从2019年开始,我国开始“两轨并一轨”的改革,希望以MLF利率作为传动中枢,通过MLF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以及存贷款利率,使得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相互打通,例如使贷款利率在LPR基础上由银行报价加点形成,再让LPR以MLF为基准加点形成,以及要求存款利率参考MLF和10年期国债利率来定价。我们认为日后随着我国利率并轨改革稳步推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也会更加有效,进而也有望推动国债利率定价更具有参考性。

此外,从海外经验来看,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约束或在于付息支出快速抬升,未来随着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明显增加,可能会看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协调联动,以降低国债付息成本、增强中央加杠杆的可持续性。中央政府加杠杆意味着政府债务的抬升,对应日后会面临利息偿还压力逐渐增大的问题。海外来看,日本和美国都是以中央政府加杠杆为主,不过二者财政政策具体实施过程有所不同。日本方面,如我们在《从几个核心问题回望日本当年该如何避免失落——历史启示系列》中所分析,上世纪90年代为应对经济衰退,日本实施以基建为代表的大规模财政刺激,短期内虽然有较强的经济拉升作用,但中长期看依托基建发力终究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效率提升等途径增加供给的行为,叠加日本在彼时实施上调消费税的政策以提高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使得财政政策最终导向供给大于需求,未能真正缓解日本长期低迷的通胀问题。不过多年超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下来,也有利于减轻日本中央政府举债的付息负担,其利息支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图表30),进而使得其中央政府大规模举债得以持续。而美国方面,疫情期间财政政策同样大幅发力,不过主要通过直接补贴居民收入来刺激消费端,这样的后果是通胀的居高不下以及利率的大幅抬升,而这也使得美国财政利息支出大幅抬升(图表31),带来一定财政发力可持续问题。其实当前中国也面临类似问题,近十年来,随着政府债券余额较快增长,政府债券利息支出规模也保持在两位数增速(图表32),但财政收入增速中枢有下移趋势(图表33),这意味着财政的债务负担也在上升。因此,如果未来中央政府大力抬升杠杆、增发国债,我们认为需要利率的降低来减轻未来政府债务的压力,而这需要货币政策放松来配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性进一步提升,财政发力更可持续下国债规模持续抬升,国债收益率定价锚作用逐渐增强,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央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利率体系向国际主流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