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杠杆
来源:股典钟量化炒股机器人 | 作者:股典钟量化炒股机器人 | 发布时间: 2024-08-09 | 3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通过信用发行国家债券调节经济运行

综上所述,‌中国通过直接增发国债和采用国债余额管理方式,‌以及在必要时通过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入国债,‌来实现加杠杆的目标。‌

我们认为从当前来看,在其他主体继续加杠杆乏力、且进一步加杠杆可能引发债务风险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加杠杆托举经济或为可行性更高的选择。目前来看,我国居民部门、企业部门进一步加杠杆乏力。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纪律约束相对更强,在隐性债务化解叠加显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抬升情况下继续加杠杆或受制约。事实上过往我国“基建+地产”驱动经济发展模式也酝酿了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在内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度快速推升上述部门杠杆率也可能引发相关系统性风险的加速暴露,因此相较而言,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加杠杆为居民部门等减负,通过盘活居民信心带动其需求修复、融资意愿回暖,进而传导至企业部门,带动企业内生融资需求回升,或是可行性更强的破局之道。同时,中央政府加杠杆也可能是成本相对较小的刺激方式,一方面中央政府信用等级高,本身面临的融资成本就相对更低,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还可以受益于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中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需要中央政府加杠杆。近些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有两次明显抬升,这两轮经济刺激均建立在过去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核心在于带动房地产链条,在无需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明显加杠杆的情况下,实现我国实体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抬升。然而随着我国人口因素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制约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阶段或已过去,上述经济发展模式可能难以为继。在此环境下,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转向新发展阶段,由资源驱动发展更加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而这需要资源调动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更强的中央政府部门予以推动,并且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或在于打通内外需双循环,发展主线或会从“基建+地产”转向“制造业+消费”,同时随着人口结构和趋势的潜在问题,社会民生问题带来的公共支出扩大需求也会逐步显现,这些问题或更多依靠中央政府加杠杆。从发行人角度看,中央政府仅能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意味着中央加杠杆将带动我国国债发行量及存续量不断抬升。而我国国债市场的不断扩容意味着其能够承载更多资金流入,也能够对国债流动性提升产生正向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

随着国债重要性提升,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会对资本市场、资管产品、相关衍生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财政国债管理方面都会产生影响。(1)我国居民部门风险偏好或也会逐步回落,并增加对安全资产的需求,有望推动非银机构主动增加对国债资产的配置、带动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可能也会在国内形成国债供需双升循环。(2)国债收益率作为资产定价锚的作用或日益提升,未来随着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明显增加,可能会看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协调联动,以降低国债付息成本、增强中央加杠杆的可持续性。(3)随着国债规模及其占比不断抬升带动底层可投资产品结构调整,叠加居民风险偏好走低趋势下更注重资产的安全性,低风险资管产品市场有望扩容。同时,加久期和被动化投资策略可能成为主流,因而我们认为资管机构可以考虑积极布局被动型资管产品,在大趋势形成之前抢占先机。(4)国债衍生品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方面,未来国债现券规模进一步抬升需要国债期货市场深化发展来为国债一级市场平稳发行和二级市场活跃交易提供进一步支持。另一方面,国债现券规模扩张及活跃度提升本身也为国债期货市场进一步纵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5)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经济体量进一步上升,叠加我国经济、政局等相对稳定,以及各国分散外汇储备比重配置等诉求,境外资金整体增加对人民币债券等资产的配置,中长期而言境外资金流入我国境内债券市场的趋势不改。(6)日后随着我国国债规模不断抬升,财政部国债管理难度也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通过加强与市场沟通、优化期限结构、丰富国债品种等方式保障国债顺利发行、降低融资成本等,我们认为海外国家如美国等国债管理方法可能会提供一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