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投资:经济发展的暗礁在资本市场的舞动中,资金如潮水般奔向利润的诱惑,这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揭示的“资金逐利”法则,被众多学者如Williams(1998)所证实。资本市场的逐利者,如Krigman et al.(1999)的研究,揭示了他们能精准筛选出表现优异的股票,通过资金的精准配置实现盈利。Hawthorne(1995)甚至观察到,连教育投资也遵循着利润导向,盈利性的教育机构就是利润的驱动者(Derwall et al., 2011)。 然而,这并非一成不变的定律。资金流动与利润的关系并非始终同步,甚至有时会背道而驰(Bayley et al., 2006)。当利润增长未能跟上资金流入的步伐,我们便面临“过度投资”的困境。Aggarwal(2003)揭示了资本市场的逐利交易仅占少数,大部分并非出于纯粹的利润追求。Bertrand et al.(2002)通过印度家族企业的案例,揭示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以及公司投资对盈利机会的冷漠,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的现象频繁出现。在中国,世界银行1995年的报告指出国有企业常出现过度投资的症候,生产要素和投资资金飙升,但财务效率和利润却停滞不前(杨兴全,2002;王曦,2005)。 更为具体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国有企业主导领域,如银行业和保险业,刘伟和黄桂田(2002)已指出银行业资源配置的低效。那么,这些国有主导的金融巨头是否也陷入了过度投资的陷阱呢?答案引人深思。刘怀珍和欧阳令南(2004)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股权时,倾向于投资经营效率不高的公司,这无疑加剧了过度投资的风险。 过度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它挑战着市场的效率,可能拖累经济增长。理解并管理这一现象,对于引导资本流向关键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揭示过度投资的深层次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经济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