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与金融寡头
来源:股典钟量化炒股机器人 | 作者:股典钟量化炒股机器人 | 发布时间: 2024-05-27 | 275 次浏览 | 分享到:
1、垄断资本。2、金融寡头。
全球化
基本信息
约翰·B.福斯特题为《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的文章,认为全球化是垄断企业在全球范围积累,它将导致市场经济的矛盾在全球展开,世界将更深更普遍地卷入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4]
到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经济学存在三条线索:
(1)资本积累和危机理论;
(2)垄断市场理论的开始(基于古典经济学资本积聚资本集中概念);
(3)帝国理论。俄罗斯的经济学家将第二条和第三条线索即垄断的增长和帝国之间联系起来。但奇怪的是,没有任何理论分析将第二条线索与第一条线索联系起来。但是,历史的发展要求指向这种结合。在20世纪初的美国,大合并浪潮被广泛看作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现实。
第一次将危机理论和垄断理论结合起来的人是波兰经济学家米哈尔·卡莱茨基(Michal Kalecki),他发展出“垄断”的概念,用以标明公司能够为直接生产成本加价的程度。这样,卡莱茨基就将垄断权力同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经济危机和停滞的源泉联系起来。这种分析由约瑟夫·施泰因德尔(Josef Steindl)继续深入下去。施泰因德尔在其《美国经济的成熟和停滞》(1965年)一书中认为,大公司都试图提高利润率,但总是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威胁,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以工资为基础的消费所具有的弱点。新投资可以缓和萧条局面。但是,这又会增加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就会扩大潜在的商品供应。但是,在现有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时,大公司是不会进行新的投资的。面对呈下降趋势的最终需求,垄断公司就不会降价,而是削减生产量、降低生产能力和减少新的投资。这样,它们就会尽可能地保持现有的价格和利润率。因此,与自由竞争体制下的情况相比,垄断市场体制下的大公司倾向于扩大利润率,产生大量过剩产能,从而产生走向经济停滞的强大趋势。
垄断资本理论
斯威齐在其《经济发展论》一书(1942年)中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对经济停滞作了复杂的分析,在危机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他对古典经济学关于垄断的分析作了引伸。但是,这两种因素在这部著作中仍然是分离的。为此,施泰因德尔主张一个更统一的理论可能从古典经济学有机地发展出来,并建立在卡莱茨基的经济发展动力模式上,后者将实现危机和经济中日益加深的垄断程度联系起来。保罗·巴兰(Paul Baran)在《增长的经济学》一书(1957年)中改造了起源于卡莱茨基和施泰因德尔的垄断市场理论,还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加深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