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达 2.69%,豪恩汽电、天汽模等 10 余股涨停,资金流入 33.37 亿元。政策层面,《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叠加小米汽车概念股预期升温,以及央行定向降准汽车金融公司至 0%,推动板块热度210。
医药生物:化学制药、中药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拓新药业、热景生物等多股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 7.05 亿元。政策支持与行业估值修复逻辑共振,推动板块逆势走强。
可控核聚变概念:受合肥 BEST 项目总装提前启动及 ITER 装置组件完工等消息催化,百利电气、王子新材涨停,板块涨幅达 2.86%。
机器人概念:中超控股、万向钱潮等领涨,资金流入 26.67 亿元,中国联通联合华为推出家庭机器人及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需求的乐观预测强化了产业链预期。
大金融:非银金融、银行股走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跌超 1%,市场对降息预期钝化及资金分流压力导致板块回调。
食品饮料:绝味食品、贝因美等跌超 2%,消费复苏力度不及预期叠加前期涨幅较大,资金获利了结情绪浓厚。
化纤行业:跌幅居首(-1.58%),PTA、涤纶长丝库存压力凸显,资金撤离明显。
物流与港口航运:锦江航运、中远海发等跌超 5%,市场对关税政策窗口期的 “抢出口” 效应持续性存疑,叠加板块短期涨幅过高引发调整0。
主力资金:申万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7.05 亿元)、美容护理(+3.88 亿元)获主力净流入居前;计算机(-104.66 亿元)、电子(-74.09 亿元)净流出显著,显示资金避险需求升温。
北向资金:从早盘净流入转向午后净流出,整体呈现分歧格局。个股层面,连云港、华夏幸福等涨停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但科技股外资流出压力仍存。
杠杆资金:5 月 15 日融资融券余额微增 0.2% 至 18,084.97 亿元,市场杠杆风险整体可控。
国内政策: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基建,利好建材、建筑等板块。
央行降准 0.5 个百分点落地,释放约 1 万亿元长期资金,理论上利好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但实际市场反应平淡,显示资金更关注政策落实效果。
国际环境:
美股道琼斯指数创历史新高,标普 500 涨 0.41%,但纳斯达克微跌 0.18%,科技股分化。英伟达向沙特出售 AI 芯片提振市场信心,但部分投资者担忧美股反弹见顶。
外资情绪回暖:5 月 16 日北向资金净买入 60.67 亿元,终结连续 3 日净卖出11,工业富联、紫光股份、平安银行等科技与金融股获外资增持,显示外资对政策支持的核心资产信心回升。若北向资金持续流入,有望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修复。
主力资金聚焦政策催化方向:汽车零部件、化学制品、通用设备等板块主力净流入居前2125,其中汽车产业链因小米汽车预期及政策支持(如《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获资金青睐,单日净流入超 35 亿元22。而半导体、软件开发等科技板块仍面临资金流出压力,需警惕短期估值调整风险。
国内政策延续宽松基调:证监会明确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3,叠加央行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为市场提供政策底支撑。但需注意,监管层对高估值板块的过度投机行为加强监管,可能抑制题材炒作热度。
外部扰动阶段性缓和:美股道指与标普 500 指数创历史新高,但纳指微跌 0.18%,科技股分化613。英伟达向沙特出售 AI 芯片提振市场信心,但 Meta 推迟 AI 模型发布等事件显示科技行业内部存在技术瓶颈1920。若今夜美股科技股企稳,或对 A 股相关板块形成联动效应。
沪指面临密集套牢盘压力:上证指数在 3400 点附近存在套牢盘阻力,若成交额无法放大至 1.4 万亿元以上,短期可能回踩 3300 点支撑1。当前指数收于 3367 点,接近 3350 点关键支撑位,需观察能否企稳。
创业板指需突破压力位:创业板指需站稳 2250 点以确认反弹有效性,否则可能延续弱势震荡。科技股的表现对创业板指走势至关重要,需关注算力、AI 等核心赛道的资金回流情况。
高景气赛道:
汽车产业链:政策催化(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新规)叠加小米汽车预期,零部件、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或延续强势。
可控核聚变:合肥 BEST 项目总装提前启动,ITER 装置组件完工,技术突破与招标大年推动板块估值提升。
人形机器人:中国联通联合华为推出家庭机器人,叠加马斯克对需求的乐观预测,产业链或迎来主题投资机会。
防御性配置:银行、电力等高股息板块因政策支持及避险属性,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可作为对冲波动的底仓配置。
风险警示:
科技股短期承压:半导体、AI 等板块受估值压力和交易拥挤影响,需等待量能配合。若美股科技股回调,可能加剧 A 股相关板块波动。
消费复苏持续性存疑:食品饮料、家电等板块近期涨幅较大,内需数据若不及预期,可能引发资金获利了结。
短期操作:聚焦政策催化明确的方向,如汽车、机器人、核聚变,同时规避高估值题材股的追高风险。
中长期布局:逢调整布局半导体、算力等科技成长板块,以及医药、食品饮料等内需修复标的。
关键观察点:
量能变化:若成交额突破 1.4 万亿元且站稳 3400 点,有望开启新一轮反弹;反之需警惕回踩支撑。
北向资金动向:外资持续流入科技与金融股,或成为市场突破的关键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