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A 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延续调整态势。上证指数收跌 1.29%,失守 3400 点关口,报 3364.00 点;深证成指跌
1.76%,创业板指跌 2.17%,北证 50 指数重挫 4.17%。全市场成交额 1.58 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 1031
亿元,连续第三日维持高位,但个股呈现普跌格局,超 4200 只个股下跌。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
803.89 亿元,连续 5 日呈净流出状态。石油石化、钢铁、综合行业逆势净流入,其中石油石化净流入 6.69 亿元居首;电子、计算机、汽车等
28 个行业遭遇抛售,电子行业净流出 154.31 亿元居首。个股方面,三维通信、中国移动等少数标的获资金青睐,而东方财富、拓维信息净流出超
10 亿元。
短期来看,市场在高位震荡中面临技术性调整压力,叠加外围不确定性因素,资金避险情绪升温。不过,海洋经济、油气等低估值板块的活跃表明市场仍存结构性机会。机构普遍认为,当前科技股估值仍处合理区间,AI
+ 产业趋势仍是中长期主线,建议关注消费政策受益板块及涨价资源品机会,同时把握低空经济、国产替代等新质成长方向。
3
月 21 日,A 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沪指失守 3400 点关口,收跌 1.29% 报 3364.00 点;深成指跌 1.76%,创业板指跌
2.17%,北证 50 指数重挫 4.17%。全市场超 4200 只个股下跌,成交额 1.58 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 1031
亿元。板块分化显著,海洋经济、油气开采等低估值板块逆势走强,而 AI 产业链、机器人、半导体等科技成长股遭遇抛售,资金净流出压力凸显。
1. 股指期货交割日扰动
3 月 22 日为 3 月股指期货交割日,历史经验显示,交割日前后市场波动率往往放大,多空平仓可能引发短期剧烈波动。叠加富时中国系列指数季度调整生效,尾盘或现资金博弈,需警惕指数宽幅震荡风险。
2. 业绩验证期临近
4 月将进入年报及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市场对高估值板块的业绩敏感度提升。当前科技股面临回调压力,部分个股需消化前期涨幅;而海洋经济、中药等政策受益板块或因业绩预期明确获得资金关注。
3. 政策与资金动向
国办近期密集出台海洋强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叠加国际油价攀升,相关板块短期或延续活跃。此外,市场对降准仍存预期,流动性边际改善或支撑低估值蓝筹。
1. 海洋经济与传统产业
在 “海洋强国” 战略推动下,海工装备、油气开采等板块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与资源品涨价。天风证券指出,蓝色债券等创新工具加速资本流向海洋经济领域,建议关注深海装备、海上风电等细分赛道。
2. 中药板块估值修复
《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振行业信心,叠加避险需求,中药股近期表现亮眼。浙商证券预计,板块或于二季度迎来业绩拐点,可逢低布局具备品牌优势的企业。
3. 科技股分化与风险
AI 产业链短期面临获利了结压力,华为手机、人形机器人等概念回调明显。机构提示,4 月业绩披露期临近,需规避高估值且业绩兑现不足的标的,关注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硬件环节(如算力、芯片)。
1. 短期防御为主
股指期货交割日或引发指数回踩,建议控制仓位,规避高位题材股。低估值的煤炭、银行及避险资产黄金可作为防御选择。
2. 中线布局科技与消费
科技主线长期逻辑未变,回调后可逐步配置 AI 硬件、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消费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关注食品饮料、家电等低位品种的配置机会。
3. 警惕外部风险
全球流动性收紧、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或扰动市场,需跟踪美联储政策动向及国内经济修复节奏。
明日 A 股面临交割日效应与业绩验证期双重考验,市场或延续震荡分化。结构性机会仍存于政策支持的海洋经济、中药等板块,而科技股需静待调整后估值与业绩的匹配。投资者应保持谨慎,灵活调整仓位,把握低吸机会的同时规避追高风险。